漠視港人之怒,不啻為一國兩制「送終」

 June 21, 2019, The Asia Times, Hong Kong a rising concern in both Washington, Taipei 

最近最熱門的話題就是有關香港兩百萬人示威群眾遊行的議題。問題是:如果港府與北京若再藉由《逃犯條例》的「送中」聯手壓抑港人自主的期待,結果可能反而為一國兩制「送終」嗎?亞洲時報(Asia Times)今天刊登台美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福權的文章,該文從華府與台北的角度看香港兩百萬人示威群眾遊行的震撼,以及探討對「一國兩制」的衝擊! 

王福權在文章首先指出,香港回歸廿二年,港中關係跌宕起伏,「一國」與「兩制」的推拉往往是北京占上風。雨傘運動後,香港民主運動受到嚴重打擊,許多港人的心也深受刺傷,覺得民主無望;也因此,這次「反送中」才會激出號稱兩百萬人的遊行隊伍。正當中國崛起之勢受到川普圍堵之際,北京應該設法爭取人心,不宜再用強硬手段對付香港,而失去國際社會的支持。 


文章接著指出,香港政府推動修訂被稱為「送中條例」的《逃犯條例》,觸動港人的敏感神經,引起號稱百萬人上街的示威行動。但港府無視這場香港回歸以來最大規模遊行顯示的民意,執意要在立法會二讀,因而引發港人包圍立法會及更廣的罷工罷課罷市行動,終而迫使立法會暫踩煞車,擇期再審。這場港府與民意的極限對決,已讓「一國兩制」的設計顯得岌岌可危,也因此深受國際社會注意。 

王福權在文章中提到,港府與北京始料未及的是,當「一國兩制」的精神不斷遭到破壞,港人如何對一國兩制保持信心?港府與北京若再藉由《逃犯條例》的「送中」聯手壓抑港人自主的期待,結果可能反而為一國兩制「送終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