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同時擔任中華民國僑務諮詢委員的王福權在文章提到,近期台海情勢日益升高。先是美軍軍艦數度航經台灣海峽;國防部也在3月中披露將向美國採購F16V型戰機和M1A2坦克;兩星期後,兩架中共解放軍機飛越海峽中線,並與台灣空軍臨空對峙長達10分鐘,引起各方關注。他認為,當前台海的緊張程度,堪比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。值此戰雲密佈之時,台灣民眾似乎也深信美國是台灣國防最有力的後盾。然而,在美國民眾心目中,台灣問題究竟有多重要?美國民意是否贊成出兵協防呢?他表示,從近期兩份美國智庫的民調,或許能看出端倪,在美國民眾心目中,台灣問題並不若台灣人所想像的那般重要。
王福權在文章中分析,同樣位於東亞地區,在日、韓的協防議題上,都獲得美64%的高支持率,這說明在美國人眼中,具有正式邦交關係這兩國更為重要。而《美日安保條約》、《美韓共同防禦條約》也使華府和日、韓的安全合作更加緊密,這些都遠非單薄的《台灣關係法》所能比擬的。即使對美國而言,台灣在印太戰略下的重要性有所提升,但只要關鍵的外交、安全關係沒有改變,無論通過多少友台法案,台灣都無法獲得與日韓同等的美國民意支持。他認為,目前美國的民意,並不傾向和中國大陸兵戎相見。這趨勢也反映出美國輿論對外國敵意的認知排序。
文章接著指出,美國政界近期從行政、立法,到共和、民主兩黨,都對台灣展現出相對友好的態度。但在觀察美國政治時,也不宜忽略美國社會的多元性。且美國的對台政策,始終附屬於對華政策之下;台灣沒有看到中美之間的靈活彈性,反而在台海情勢不斷升高之際,孤注一擲地把安全寄託於美國,恐是過於一廂情願。對於這兩份民調所體現出的美國民意,台灣必須審慎以待。王福權指出,從貿易戰到印太戰略,中美之間的矛盾日益明顯;但在競爭的同時,雙方仍在經貿、朝鮮半島等議題保有合作空間。而在多元複雜的競合關係下,美國民意自然不會為了台灣問題,而支持政府與中國大陸兵戎相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