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ay 9, 2019, The Asia Times, Why Apollo 11 still matters 50 years later

從事航太研究工作三十年的王福權在文章中指出,阿波羅11號是是人類第一次登月任務。1969年7月20日,阿姆斯壯與艾德林成為了首次踏上月球的人類,而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更進一步成為歷史重要事件。阿波羅11號的成功實現了美國總統甘迺迪在1961年5月25日的演說中聲稱美國會在1970年以前「把一個太空人送到月球上並把他安全帶回來」的目標。
王福權表示,五十年後,月球繼續為宇宙提供一個合乎邏輯的門戶,並為火星探索提供了一個潛在的集結地。NASA需要制定一項戰略,有效利用商業和國際夥伴,將人類送上月球執行任務,並為最終的火星任務奠定基礎。
王福權認為,阿波羅計畫告訴我們,如果我們願意投入足夠的精力和資源,我們可以克服最巨大的技術問題。地球現在面臨著許多這樣的挑戰,從氣候變化到能源獨立,即使我們渴望重返月球,我們也需要應對這些挑戰。
王福權認為,阿波羅計畫告訴我們,如果我們願意投入足夠的精力和資源,我們可以克服最巨大的技術問題。地球現在面臨著許多這樣的挑戰,從氣候變化到能源獨立,即使我們渴望重返月球,我們也需要應對這些挑戰。
王福權分析,如今,以色列、印度、日本和中國都有開發月球探測專案。NASA計畫2024年讓美國人重返月球,並最終將其作為人類飛往火星和更遠地區的集結地。他強調,NASA需要制定堅定的目標並堅持這些目標,以減少成本超支的風險,促成商業和國際夥伴關係,並最終保持其在空間探索方面的領導作用。
王福權在文章中提到, NASA正推進2030年代中期將人類送上火星的計劃。作為探測火星的跳板,美國正致力於在繞月軌道建設深空門戶太空站。在這一潮流下,美國希望將讓太空人重返月球並將月球基地作為前往火星的跳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