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王福權在文章指出,「和平協議」的建構在過去國際關係史上是從結束一個時代,以及建立 一個新的霸權時代開始作為目的。冷戰時期,和平協議被當成是結束戰爭與控制衝突的政治工具,國際霸權為了維持兩極體系的權力平衡,必須以和平協議作為控制衝突升高的主要工具之一。
王福權認為,後冷戰時期,和平協議被轉化成為是為了建造和平與推動全球治理的戰爭工具,霸權國家為了維持邊陲性國家內部的和平,他們把和平協議帶進更多的人道主義精神,所以冷戰以後的和平協議也被納入人道主義的議題,主要為了是制止邊陲國家內部的種族屠殺為目的。
王福權在文章中以國際和平協議的參考架構,作為分析兩岸簽署和平協議的範本,其中尤以停戰、自治與人道主義精神是最重要的思考框架。他認為兩岸的和平協議唯有在「停 戰、自治與人道主義精神」的框架中進行簽署,才有可能為兩岸建造出和平的關係。
王福權表示,長期以來,兩岸和平協議是不分藍綠共同都有的期望與主張,但現在民進黨卻因執政失敗、民怨四起,便以時空條件不同為由,操弄雙重標準,混淆昨是今非,將兩岸和平協議抹紅為賣台投降,以製造兩岸緊張、撕裂社會,達到激化選情、贏得勝選的目的。但這帖劑量越來越重的「恐共迷幻藥」,選民真的還買帳嗎?
王福權在文章中提到,兩岸和平協議的簽署也不可能解決所有的問題,但它在兩岸尋求和平與發展的過程中,倒是可以作為一種跨越政治障礙,建立互信的起點,有了這個起點,兩岸人民就可以依照這個方向發揮智慧去建構一種新的關係,實現一種新的願景。